徐老基于发病部位的辨证及用药经验

2025-05-09评论:(0)健康知识大全

1. 对于一些发病位置具有显著特点的疾病,徐老常在辨病的基础上,根据发病的部位进行辨证。辨证时常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发病部位相关的病因病邪;第二,发病部位相关的脏腑定位;第三,发病部位局部的经络定位。

2. 徐老认为,发病于身体上部者(胸膈以上,包括头面、颈项、双上肢),发病因素多与风邪、火热有关。因风邪轻浮上举,且走窜不定,最易上犯头目清窍、肌肉体表;火性炎上,火热趋上,最易燔灼上焦脏腑。发病脏腑多与心肺有关,因心肺位于上焦。发病位置局部经络上多与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相关。如头痛,徐老认为是风火上犯头目肝胆之经,多用上行并入肝胆经之药,如川芎、钩藤、羚羊角、石决明之品。如上肢麻木、颈项疼痛疾病,多用载药上行且温通肌表之药,如麻黄、桂枝、葛根、羌活、姜黄之品。如口腔溃疡、面瘫等口面部疾病,多用升麻、葛根、僵蚕、白芷等入阳明经之药。

3. 发病于身体中部者(胸部以下,腰腹以上),发病因素多与气机紊乱、痰浊、食积有关,发病脏腑多与脾胃有关,因脾胃位于中焦,为一身气机之枢,主运化水谷。发病位置局部经络上多与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相关。多用入脾胃经之药,如黄连、升麻、藿香、白豆蔻、白术、苍术等。

4. 发病于身体下部者(腰胁以下,包括双下肢),发病因素多与寒湿、湿热、水饮有关,因寒性收引,寒湿趋下,下肢足部易犯寒湿之邪,而湿邪郁久又可化热,流注于下,同时水饮重浊,流动趋下。发病脏腑多与肝肾有关,因肝、胆、肾、膀胱位于下焦,主一身疏泄与水饮运化,又是命火所在。发病位置局部经络上多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相关。如蛇串疮,徐老认为是湿热夹于肝胆胁下,常用清利肝胆湿热之品,如龙胆、栀子、大黄、滑石等。如腰、下肢麻木疼痛者,常用独活、桑寄生、川牛膝、续断、杜仲、肉桂、干姜、茯苓等补益肝肾、温化寒湿且趋下之品。

相关推荐:
标签: 养生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