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对《景岳全书》的认识
《景岳全书》为明代张景岳撰于1624年,该书全面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用辩证法的观点论述了阴阳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充分阐发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思想,治法以温补为主。全书内容丰富,囊括理论、本草、成方、临床各科疾病,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临床参考书。
徐老认为,张景岳善辨八纲,探病求源,擅长温补,反对苦寒滋阴,很好地纠正了寒凉时弊。他的阴阳学说、命门学说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
1. 疾病治疗
徐老认为,张景岳对疾病的治疗表现为以下特点:
①临证注重分清虚实,明辨脏腑病位。
②治病求本,强调随症察因,辨证论治,并非见其症而治,而是论其病机为其根本。
③遣方用药既善用温补,也不废寒凉。
④发展和完善了中医心理病机,创立“情志三郁”学说,提出“五志互病”学说,对“五志化火”有新发展。
总之,张景岳虽然重视温补脾肾,但不偏执。对于其他治法,也为常用之法。
2. 用药特点
徐老研究发现,张景岳的方剂用药有如下特点:
①用药主甘、辛、温,远苦、寒、凉。
②补益精血善用当归、熟地黄;健脾除湿擅用茯苓。
③补益用药,阴阳相伍,纯补为主。
④论治重先后天,尤重脾肾。
徐老崇尚张景岳的观点,在临床中治疗阴阳失调所致诸病,皆重视调补阴阳水火,尤其是滋补肾中元阴、元精。补阴精、阴血,其常用当归、熟地黄,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徐老还比较重视张景岳用药的八阵、八略,根据景岳用药特点,总结了用药四维,即气虚用人参、黄芪;精虚用熟地黄、枸杞子;阳虚用干姜、附子、桂枝;阴虚用麦冬、芍药、熟地黄。四维既是指导用药的原则,也是辨证的基础。徐老尊崇张景岳“阳非有余”的观点,认为气虚患者一分气虚一分寒气,治疗上必重在温阳散寒,多用干姜、附子温经补气。
相关推荐: